FreeRange user yuebai li wanted you to see this:
教育部2日明确表示,今年的工作要点之一,是“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这是教育部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据1月2日在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2009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除了提及“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外,还包括“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争取三年内基本化解“普九”历史欠账。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3日晚表示,“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具体政策制定完成后,教育部会向社会公布。
迄今为止,教育部对高校债务问题经历了从否认危机说到承认负债2000多亿的变化。
除了表示要控制新债务产生之外,对如何处理已有债务,教育部有关负责任只表示需要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以及各地政府合力解决,并提出可以卖地还债,但遭到国土资源部的反对。
吉林大学向社会求助 中国高校面临大面积破产?
高校负债在1998年前并不受外界关注(1998年央属的高校银行贷款总额仅为5亿元),然而,近十年以来高校不断扩地从事基础建设,建成后再扩大招生,而不断扩大的学校规模后则是迅速膨胀的债务。
由于高校众多,国家拨款有限,高校逐渐增加银行贷款的份额,贷款收入成为继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之后,中国高等院校筹措资金的第三个主要渠道。
让高校债务问题成为大众舆论焦点的是2007年初吉林大学一份自曝债务的通知。
根据通知,从2005年起每年支付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导致“学校资金入不敷出情况日趋严峻”,“迫切需要向广大师生征集具有建设性、操作性强的合 理化建议”。
该校党委宣传部长刘景辉表示,吉林大学客观地把问题放在了阳光下,希望国家和整个社会对(高校债务)这一普遍性问题引起重视,求得问题的解决。
据吉林大学财务科人员透露,学校共需偿还银行贷款约30亿元。
类似吉林大学一样陷入债务泥潭的高校还有不少。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到2000亿元,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
有关专家更认为:“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
另据2007年7月全国政协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2500亿,且有扩大趋势。报告警示说,“部分高校已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具体到哪些大学欠债最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负债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则指出,非985高校的财务健全状况最差。报告显示,部属76所高校截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在财务健全状况较好的前十九所高校中,有十三所属于国家“985”工程高校。
教育部:从否认到卖地还债
教育部对高校负债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否认到承认然后到卖地还债与要求政府支持“买单”的转变过程。
在吉林大学自曝财务危机前不久,教育部部长周济尚表示,部分高校“破产说”言过其实,教育不会成为第二个国有企业。他强调,高等教育的固定资产有五千多个亿,目前存在的高校贷款问题“会认真解决”。
吉林大学破产风波发生后,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用“危机”来形容目前的高校债务问题,并表示,不会采取“学校合并的途径”来化解高校债务“危机”。而且对申报合并的高校,如经教育部查实,债务问题将影响合并后学校整体的运行,“我们将十分审慎地加以对待”。
2007年9月1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承认中国高校负债2000多亿元,并要求各学校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偿还债务,例如,“完全可以通过置换土地等方式偿还债务”。
而在10月底,国土资源部表示,高校用地为教育用地,属国有划拨土地,按照法律,高校不得擅自转让国有划拨土地,用所获收益抵偿债务。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对”卖地还债“强调了三点:首先,高校用地为教育用地,属国有划拨土地,划拨土地转让或改变用途,必须依法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其次,要开 发利用这类土地,必须符合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再次,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卖地还债,国土资源部称之为“转让国有划拨土地,用所获收益抵偿债务”,教育部称之为“通过置换土地等方式偿还债务”。两种表述字面意思相近,但教育部的侧重点在于用这种办法迅速摆脱高校欠下的2000多亿元债务,而国土资源部强调的是转让土地得依照程序来,不得“擅自”行动。
对于国土资源部的“叫停”,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解释说,高校土地置换过程都是经过正常渠道的,已经发生的高校土地置换都符合政府规定的程序和现有土地政策。
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表示,这几年因为高校扩招,政府投入又没能跟上,目前全国的高校债务有2400亿左右,国家应为高校债务问题负责。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也表示,高校债务问题需要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以及各地政府合力解决。
目前看来,在地方政府支持卖地还债浙江大学位于杭州西湖边的103亩湖滨校区地块以24.6亿元的价格卖给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麾下的嘉里建设公司,进行商业地产开发。这笔巨额土地出让收入经由杭州市财政统筹安排,拨给浙江大学17.6亿元(浙江大学负债17个亿)。
2007年年底,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会议上表示,高校债务存在潜在的风险。要把高校负债问题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国务院有关领导首次在公开场合就高校负债问题发表意见。
陈至立在罗列目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时说,高等教育投入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校 债务数额较大,贷款比例较高,存在潜在的风险。“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影响稳定和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高校负债等问题提到议事日 程上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元月在科技领导小组会上发表的题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讲话中指出,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债务何来
高校的大规模负债始于1999年的全面扩招。当时,高校因大幅度扩招面临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则积极寻找债贷人。两方各取所需,高校要利 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力度。同时,地方政府默许甚至鼓励高校贷款。为此,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措施。于是乎,一场大规模、大呼隆、大幅度 的基建大跃进竞相在全国上演了。
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
然而,与学生人数同步增加的是银行贷款数字。
以吉林大学为例,据校内知情人士透露,吉林大学新增贷款的高潮发生在2000年到2004年之间。2000年9月,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与吉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为 吉林大学提供15亿元贷款,支持吉林大学学科建设、设备改造以及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等。2001年11月,农业银行又与吉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5年内向 吉林大学提供20亿元信贷综合授信。2003年5月,吉林大学与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签订了15年期的19亿元贷款合同,贷款年利率6.12%。
2002年12月,吴博达接任吉林大学校长。也是从这时开始,吉林大学进入了“狂飙突进”的建设阶段。一个雄心勃勃的新校区规划出炉,一系列新 建工程随之上马。吉林大学基建处一位工作人员说,新图书馆、理工教学楼、计算机楼、化学实验楼等一批现在可以看到的新楼,都是在那一阶段动工兴建的。
2003年的一份前卫南校区建设规划显示,这个新校区总用地面积为175.4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02.76万平方米,拟新增总建筑面积44.16万平方米(不含体育场)。
据介绍,自2000年合校以来,吉林省对吉林大学的投资不足3亿元。
南方周末-新闻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