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FreeRange story - 南周追踪:新型"瘦肉精"现身黑市


FreeRange user yuebai li wanted you to see this:

"南周追踪:新型"瘦肉精"现身黑市"

记者暗访发现:

一种不被公众熟知的新型“瘦肉精”潜伏于某些企业和科研机构,甚至进入了某些大型养猪场。

这种非法添加剂早已被农业部列为违禁品,但此后数年仍不断有一些专家、企业投入研发,有的高校企业甚至公然销售。

南方周末记者正面接触了销售者与研发者,其中秘密遂被揭开——

4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把一箱含“白粉”的神秘物件举报给了广东省畜牧兽医局。

箱重10公斤,内装猪用的饲料预混剂,是花600元从广州惠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惠华公司)业务员手上购得。

被养殖业称为“白粉”的这种东西其实是“瘦肉精”的一种,学名莱克多巴胺,猪吃了后能产生更多瘦肉,在2002年已被我国农业部明文禁用。随后“两高”出台司法解释,称经营、销售、使用该类违禁品可构成刑事犯罪。

南方周末记者以猪场业务员的身份,通过电话谈判,就从惠华公司购得这种违禁添加剂。惠华公司业务员还称,以前他们还把它卖给华南某超大型养殖企业,后来该企业不用了,就自己卖了。

此时距广州瘦肉精事件两个月,九部委正在拉网式清查瘦肉精。

染上“白粉”的惠华公司,是业内知名的高校企业,由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南农大)与香港惠农行农业有限公司合办,华南农大负责经营管理。“这是一个行业潜规则。”养殖业内多名专家和从业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他们称,与被公众熟知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为养殖散户使用不同,莱克多巴胺主要被某些规模化养殖场使用,从规范化的饲料企业和动物保健品公司获取,并且常在专家的指导下逃避检测。所以,这种违禁添加剂更有隐蔽性。

农业部退休专家李美同教授指出,在养殖端出现的莱克多巴胺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境外走私,二是我国境内化工厂非法合成,并且后者可能性最大。

化工厂的合成技术从何而来?

南方周末记者和卖家交易的暗访视频:惠华公司业务员收款与出货的现场。 图/苏岭

南方周末记者暗访购得新型“瘦肉精”——含莱克多巴胺的饲料预混剂。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暗访手记

■南方周末记者以猪场业务员的身份,用养猪业务行话、梅州话,经过一番电话交流,广州惠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业务员终于答应交易,但后因对记者有所怀疑而使交易落空。

■第二次,南方周末另一名记者又和该公司的另一名业务员联系上,在他们回拨办公电话确认是“猪场业务员”身份后,终于开始正式交易。交易在该公司的保安室进行,一名女出纳收钱,一名男经理送了货。

■货在箱子里,但箱子上并没有表明是新型“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而是写了“多维B(订做),批号081001”的伪装字样。

“这是农业部做得最漂亮的事”

2002年,莱克多巴胺被农业部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莱克多巴胺并非人药,它是由美国著名制药公司礼来公司1984年发明,美国FDA在1999年12月22日批准,允许作为饲料添加剂。但限制极多,对用量和操作程序有严格规定,例如每吨饲料中超过18克即为非法。

与盐酸克伦特罗能从医药系统获得不同,在礼来公司未获得生产许可前,没有人有途径获取。

不过,这难不住浙江农大饲料研究所所长许梓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向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作了相关介绍,说这是提高生猪瘦肉率的一种有效的“营养配方”,成都化学所遂向中科院提出立项申请获批,并成为科技部农村发展中心的重点研究课题。

这个项目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莱克多巴胺合成实验,由成都化学所负责,研究室主任宓爱巧统筹,课题组长陈代谟,成员有蒋耀忠和王玉良。另一部分是饲养实验,交由许梓荣负责,即将实验合成出的莱克多巴胺给猪吃,观察其对瘦肉率的影响。

礼来公司在向美国FDA申请前,1987年就先申请了专利。因此,成都化学所可以查到礼来公司合成莱克多巴胺的详细资料,目的就是将合成成本降低,为将来的市场化做准备。那时,礼来公司的成本约为250万元/吨。

五六年后,成都化学所成功合成莱克多巴胺。许梓荣向成都化学所提交饲养报告,认为可以推广,无副作用。时隔十多年后,许梓荣向南方周末记者称,他们当时其实发现一些副作用,比如猪吃了莱克多巴胺后,会有多种疾病,但没有盐酸克伦特罗那么严重、内脏残留高。“对方等着验收,不好(在实验报告)提副作用。”许梓荣解释。

1996年2月,成都化学所的研究经科技部验收,获得了专利授权。后又和香港理工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做毒理实验。实验结果称,基本符合国家的饲料添加剂标准。

1999年,FDA批准莱克多巴胺的消息就传来。“怎么那么巧,所有的都没有批,唯独这一个,美国FDA就批了。”宓爱巧由此认为莱克多巴胺在中国离获批也不远了。

带着专利资料和毒理实验的结果,宓爱巧和陈代谟跑到农业部,咨询能否批准莱克多巴胺的使用。农业部相关专家劝他们不必努力,理由是国情不同:一是美国都是规范的养殖场,农民高中毕业以上,而我国饲养水平低,环境差,从业农民文化低,监管难度高;二是美国人不吃动物内脏,做成动物饲料用的肉骨粉,而中国人吃内脏,残留问题不好控制。

其实,在此之前,礼来公司在中国的负责人也跑过农业部,想获得登记和许可批准。农业部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并告知我国的肉制品的出口以欧盟、日本市场为主,所以标准与欧盟、日本一致(它们都不批准)。

农业部的这一举措,被许多饲料业专家和经营者赞赏为“农业部做得最漂亮的事”。

2002年,莱克多巴胺被农业部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随后,“两高”的相关司法解释称,如若生产、销售、使用农业部禁用目录中的这些禁药(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非法经营罪或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故而,成都化学所只能将成果束之高阁。

南方周末新闻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Posted via email from liyuebai's posterou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