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Range user yuebai li wanted you to see this:
译者:commondata
《纽约时报》
作者:SHARON LaFRANIERE
翻译:CommonData
2009年4月20日照片说明:为了保住自己罕见的名字,马成必须每三个月更新一张临时身份证。
=============================
“马”,这是一个表示马匹的汉字,同时也是被一千七百万中国人分享的第十三大姓氏。但当许多“马”们被放在一起,特别是如果“马”们还分享了同样的名字,则可能造成无数混乱,就像很多中国人做的那样。
马成(中文“成”字为应为三个“马”并列,音cheng,下同,译者注)那位热爱书籍的祖父曾为这个问题拿出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二十六年前,当孙女出生时,他无意中在自己书房的中文字典里发现一个读音为“cheng”的汉字。成,这个汉字意味着奔驰的骏马,它看起来与“马”这个汉字很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这个汉字中的马被压缩了,而且是并列的三匹马在一起(马马马)。
这个汉字如此少见,以至于当人们看到它时,马女士表示,便很容易的记住她以及她的名字。这就是她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名字的原因。
但这也是政府要她改名的原因。对于马成和数以百万计的其他人来说,中国父母们赋予子女闪光个性的愿望对中国官僚们对于秩序的渴望形成冲击。政府的公共安全部门试图让中国十三亿公民数据库走向现代化,为此他们用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中读取的身份证卡替换了过去手写的版本,这种新版本身份证里带有彩色照片和微型嵌入芯片,它更难被仿制,而且可以在一些重视安全的场所,比如机场中接受扫描识别。
然而,2006年一份政府报告指出,安全部门的计算机仅能在大约五万五千个汉字中读取其中的32252个。因此,马女士以及大约六千万名字中带有晦涩汉字的中国人并无法将自己的名字输入新的身份卡中——除非他们将自己的名字改成较为常见的汉字。
而且,这种处境还在恶化,或者以政府的角度来看,正在好转。因为从2003年起,中国就致力于为人民制定一份日常生活所用汉字的标准清单,其中包括为子女命名所用的汉字。
上周一家报纸报道说,今年晚些时候这份清单将被发表,此举将有效控制使用晦涩汉字命名的现象。一名政府语言学官员对国营的新华社表示,这份清单将包含超过八千个汉字。虽然这远少于现有数据库可能包含的汉字,但这位官员表示,它足以“覆盖任何领域的任何概念”。目前日常使用的汉字大约有三千五百个。
政府官员们指出,由于父母们专门挑选晦涩、甚至凭空捏造的汉字为子女命名,因此这一行为已经失去控制。但许多夫妇仍为能从丰富的中国古典文献中找到一个特殊且喜庆的名字而自豪,这将部分有助于他们的子女以一个少见的名字在社会中立足。
据估计,大约一百个姓氏便覆盖了百分之八十五的中国公民。老百姓(laobaixing),或用英文说“老的 一百个 名字(old hundred names)”便是一个描绘该群体的名词。相较之下,百分之九十美国的美国人拥有总计大约七万个姓氏。
由于人口增长,中文可用的姓氏越来越少,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名字的好坏也涉及到诸多文化因素。
至少在数量上,使用“王”做姓氏的人们以九千两百万人处于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李”们——九千一百万,以及“张”们——八千六百万。当提及一个身份不明的人——相当于英语中的“just anybody”(随便什么人)——一种中文说法可以松散的译作:“一些张,一些李”(张三李四???)。
引起混乱的途径很多。中文名字叫做“张伟”的人几乎可以把整个匹兹堡填满。因此,在教室和工作场合,人们用自由命名的绰号区分她们。比如,当面对三个同样叫做刘芳的学生时,一位中学老师可以分别把她们称为大刘芳、中刘芳和小刘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位语言学者王大良(音)认为,挑选罕见的汉字来起名只能为每个人增加麻烦和不便。“使用晦涩的名字以避免重名,或是彰显独特,这并不好”,他在一封电子邮件回信中写道。
“时下有许多人被自己的名字所困扰”,他写道。“计算机无法识别他们,人们也很难读懂这些名字。这给交流带来障碍”。
不过,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周游勇(音)认为,当出台任何新规定时,政府都应当小心谨慎。“为子女起名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他表示。
马女士承认,虽然拥有异乎寻常的名字,但银行职员、护照办事员和机票代理商总能找到办法对付过去,通常是用手写出她的名字。不过,去年秋天当她试图更新自己的身份证时,北京公安局的官员们将她拒之门外。
“你的名字太麻烦”,她回忆一名官员对她说过的话。“去改了它”。
马女士分辩说,应该改进的是政府的技术,而不是她。
“我出生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我有权力终生保有自己的名字”,她说。如果因为得到一张身份证而改变自己的名字,她提醒道,她的其它所有文件都会出错,比如护照和大学文凭。
此外,她说,“我想不出更好的名字”。
使用古老的中国式后门关系方法之后,马女士在今年一月份弄到一张临时身份证。但作为保有自己名字而做出的小小牺牲,她必须每隔三个月更换一张新证。
二十三岁的学生张C则放弃了这场捍卫自己名字的斗争。他的父亲,一名律师,选择英文字母C为他命名,认为这个名字简单、好记,而且标新立异。
2006年,当无法得到新身份证时,张C提起了诉讼。不过,安全官员们让他确信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更新数据库,他的父亲表示,因此今年二月他放弃了这场官司。
从他的案子中可以看出,抵抗中国强大的官僚主义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然而,政府限制汉字使用的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
新规则原本应在2005年发布,但如今历经七十次修改之后,他们仍没有得到落实。
本周,一名官员打飞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公开这个规则或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
黄远兮(音)为本文捐献研究
添加评论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