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Range user yuebai li wanted you to see this:
■网罗民生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我,“从您的分析和调查来说,我们还能不能喝牛奶?要不要喝牛奶?”我很坚决地回答:“当然能喝,当然要喝!但是,首先我们必须确定的是我们喝的是牛奶。”
我们现在从商店里能买到的“牛奶”,是不是牛奶呢?我们能买到的是很多含有不明成分的乳状溶液。叫“还原乳”。什么是还原乳?据解释,就是将牛奶制成奶粉,然后再用水溶解,制成的“牛奶”。早在2007年,我就在学术论文中提出,我们的牛奶有问题,被大量兑了水,或者说还原大了,而且可能有不明添加的成分。
其次,就是牛奶中被频繁加入了很多物质。这些物质有些可以说出名字就明白是什么,如芦荟、维生素D和钙等等。有些就说不明白了,如乳化剂、甜味剂、增稠剂和防腐剂等等。还有就是在故弄玄虚了,如OMP、CBP、益生菌和益菌因子等等。总之,手段和技术颇多,可谓费尽心机,我们的很多科研经费也都浪费在了这些造假技术的开发上了。
而商家就通过添加剂,企图获得超额的利润,如加钙、芦荟和OMP等等。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牛奶中额外添加这些成分,这些成分其实可能对我们的身体有害。例如,补钙超过2000毫克/天就可能引起钙中毒,高钙还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结石;芦荟则含有蒽醌类化学成分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牛奶只是我国食品行业混乱现状的一个缩影。这种混乱局面的典型代表就是食品(如牛奶)术语的不规范。在食品行业的潜规则下,诞生了很多类似于黑话的学术名词,如三聚氰胺被称为蛋白精等等。又如不少牛奶品牌中宣传的益生菌和益菌因子,其实,也不是越多越好,盲目使用“益菌因子”促进所谓“益生菌”是很危险的,可能造成健康的潜在损害。荷兰、西班牙的医学研究证明,在病人身体内引入过量益生菌,大大增加了死亡率。
(摘编自www.21cn.com热帖,作者为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南方周末新闻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