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Range user yuebai li wanted you to see this:
译者:Lovecraft
国际领养并非总是出于善意麦当娜似乎是一个习惯了一帆风顺的人。因此在马拉维法庭拒绝让她领养三岁大的女孩Chifundo James时,这位流行歌手一定非常气馁。法官于四月三日星期五宣判不能进行对Chifundo的收养,因为麦当娜不满足居留要求。上一次麦当娜试图收养一名马拉维孩童时比这次要更成功一些,但同时也收到了一大堆批评。
对于麦当娜2006年将David Banda从马拉维贫苦不堪的生活中解救出来的举动,外界反应不一。一些人称赞这位歌手给一个孩童提供了脱离苦海的途径。另一些人则暗示流行天后可能利用她的财富和星光,绕过常规手续来插队。批评者还暗示将David从祖国和尚在的家人身边带走是错误的。当David并非孤儿的真相被揭露后,批评声更强烈了。
这种情况并不太罕见。通常,被领养的弃童的确有在世的父母,但并不能受到其足够的照料。David的父亲仍然在世,却把他抛给了孤儿院,以期望他的后代能够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据UNICEF,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想要从穷国收养孩子的富国家庭在过去三十年里大大增加了。需求是如此的旺盛,而需要额外的帮助的儿童又总是如此之多。2005年,据UNICEF估计,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共有一亿三千两百万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其中大约一千三百万父母双亡,而这些儿童大多和亲戚住在一起。
但事实总是不尽如人意。养父母(或是准养父母)通常想收养的是一个健康,年幼的孤儿,通常得是幼小的婴儿。稍年长的儿童,或是罹患慢性病的儿童,并不在此列。一些国家的确有许多年轻孤儿。例如中国,在执行了几十年导致“重男轻女”的独生子女政策后,有大量的女孩儿可被收养。但中国的政策让这些女童们很难被收养。许多准父母转而前往危地马拉和越南这样的国家。在那里收养过程要简单一些,至少过去如此。
政府对外来人带走本国公民存有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随着对领养儿童需求的增长,有关领养的反面例子也在增长,包括儿童诱拐和父母在威逼利诱下放弃孩子等。有效的相关国际法规也为中介从对儿童领养中牟利提供了便利。
海牙国际领养公约旨在规范国际领养。它规定在公约适用的情况下,只有获得父母允许,且未给予他们任何形式的报酬和补助的情况下,领养才能进行。领养者可以支付费用及开支,领养中介也可以得到合理的酬金,但仅此而已。这份文件很清楚地表明:不准用大把的现金去购买离开母亲怀抱的小可怜们。
这些法规纸面上看很合理,但却没有强制力。脆弱的孩子们被唯利是图、不关心子女福利的父母扫地出门的案例比比皆是。2007年,一家名叫“佐伊方舟”的慈善机构,被指控从乍得和苏丹绑架超过100名送到法国供领养之用。2008年,一个绑架印度儿童,赋予其新身份送到西方的新“父母”身边的骗局被破获。
整个领养过程难以管辖。当在一个国家里,领养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暴露,代理机构被迫关闭时,当事人就会找另外一个不那么多管闲事的国家。结果就是各国有关领养的法律条文越来越严格。当事情涉及驱使那些没有子女的人们寻找一个婴儿这种强烈的人类本能时,如何保证只有合法的待领养者能前往西方国家就成了很微妙的问题。但让更多的国家签署海牙公约也许能有所帮助。
添加评论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